一位朋友告訴鴿媽,6歲的女兒無論如何不肯聽話,有了小秘密也不愿告訴媽媽,母女之間有了隔閡。再一問,原來孩子從斷奶后就養在老家,臨近上學了才接到父母身邊。其實,諸如此類的“失陪”現象已十分普遍。那么“失陪”現象發生造成“隔代隱患”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失陪”者自己還需“陪伴”
有些“失陪”,是因為年輕父母還沒“長大”。小生命降臨,年輕人手足無措,在成為實質意義上的父母之前,很多“80后”“90后”早已習慣了多年來的“被照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的小夫妻成了家,還要回父母家“蹭飯”,連打掃衛生、收拾家務也倚賴父母。自己尚未“斷奶”,如何能養好一個娃娃?失陪也就自然而然。

二:無奈之舉,無心之意
有些“失陪”,是因為年輕父母迫于無奈。伴隨著城鎮化發展,本該在農村照料幼兒和老人的農村青壯年前往城市,他們努力賺錢寄回家,以此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和責任。而對城市父母來說,很多人或因居住條件有限,或因生活成本太高,或因老人離家不便,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寄存起來”。
三:以為孩子生下來就完事
有些“失陪”,是因為年輕家長意識欠缺。很多父母整天抱著手機、電腦,無論有事沒事將它們視為“寶”,忽視了真的寶。
一些年輕父母對這個問題,認識得還不夠清楚。于是乎,孩子好不容易盼父母下班回家,卻見爸媽一邊玩手機,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敷衍著自己,“隱性失陪”俯拾皆是。
有因必有果,隔代隱患后果嚴重:
說起來,老人照管第三代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如處理得當,對老一輩來說是含飴弄孫、人生之樂;對年輕父母來說,可以更好地打拼事業;對孩子來說,能從祖輩身上學到更多的人生智慧。但關鍵是把握好度,且要因人而異。但是“失陪”過度,處理不當,隔代育兒就可能埋下“隔代炸彈”。

一:最嬌不過爺,最溺不過奶
爺爺奶奶面對小生命,往往更多的是順從孩子,像含在口中的金湯匙,不舍得罵,不舍得打,百依百順,驕縱慣溺,把孩子完全扔給老人,不管不問,一方面會讓老人不堪重負,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因老人的溺愛,培養出“小霸王”。

二: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影響最大,父母不能以為孩子上學時自有老師教書育人,教書可能從老師那里得到的更多,但育人者父母也,老師除了教書外,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不了解孩子生活中的點滴,除了傳授知識,哪里會比父母更有資格教育孩子成長??墒怯行└改覆灰詾槿?,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人格發展和性格塑造會受到嚴重影響,有可能導致情感缺失,造成自卑、自棄、自控能力低下。
隔代教育幾乎是每個父母面對的問題,隔代育兒本沒有錯,爺爺奶奶該享天倫之樂,但是所謂“父母”言傳身教者,不能卸了自己的責任。讀者朋友們在面對隔代育兒問題上有什么更好地建議嗎?鴿子媽咪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