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早產兒 關注早產兒貧血

2016-06-16 07:54:14   來源:新浪

 早產兒貧血是大多數早產兒和幾乎所有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貧血出現的時間更早,貧血的程度更重。早產兒貧血的標準與胎齡有關,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貧血出現的時間越早,貧血的程度也越重,持續的時間越長。出生時貧血的定義,胎齡不足28周,血紅蛋白<120g/L;胎齡28周以上,血紅蛋白<130g/L;而足月兒血紅蛋白<145g/L;早產兒出生后血紅蛋白含量快速下降,在生后4~8周時,可能降低到65~90g/L。

  早產兒貧血的主要發病機制包括:

 ?。?)體內鐵儲存不足。在宮內母親通過胎盤供給鐵的儲備大多發生在孕晚期,早產兒的提前出生,喪失了鐵儲備的關鍵時期,未得到足夠的鐵儲備或僅得到很少。

 ?。?)胎兒紅細胞壽命短,自身紅細胞生成較少。早產兒出生時,胎兒紅細胞占80%~90%,出生后大量破壞,血紅蛋白快速降低;早產兒出生早期骨髓紅細胞前體成分較少,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較低,組織對EPO的反應低下,導致紅細胞生成較少。

 ?。?)早產兒出生早期合并癥較多,需要更多的監護和監測,過多地采血可導致醫源性失血,對于出生體重僅有1000g的早產兒失血1mL相當于成人失血70mL。

 ?。?)早產兒出生后需要追趕生長,對紅細胞的需求較足月兒更多。

  早產兒貧血的治療,包括積極預防,減少嚴重貧血發生,合理輸血,治療慢性貧血等幾方面。

  1、輸血治療  

  在NICU住院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大約有50%在住院期間至少輸血1次以上。早期輸血主要與補充醫源性失血有關,后期輸血主要是糾正早產兒貧血。

  輸血的目的是:

 ?。?)確保重癥監護期足夠的組織氧合;

 ?。?)治療有臨床癥狀的貧血。紅細胞輸注可以快速糾正貧血,改善臨床狀態。對急性發生的貧血,或者合并有臨床表現的嚴重貧血,可以考慮輸血治療。但是,因為輸入紅細胞不僅會抑制內源性EPO的產生,還增加了血液傳播疾病的感染風險,特別是巨細胞(CMV),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反復輸血還可能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現在提倡采用同一供血者分裝或固定供血者(如患兒親屬)血源,以減少供血者數量,減少不良反應??鼓齽┖头栏瘎┑亩拘宰饔靡残枰浞挚紤]。選擇輸血治療,必須依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全面評估后決策。

  2、藥物治療

 ?。?)鐵劑 早產兒因出生時體內儲存鐵不足,推薦所有母乳喂養的早產兒,生后1年內補充元素鐵2~4mg/(kg·d)。人工喂養的早產兒建議選擇強化鐵的配方奶,可根據進食奶量及強化方案適當減少額外鐵劑的補充。也有報道補充鐵劑并不能完全預防早產兒貧血,但可增加儲存鐵含量。

 ?。?)監測 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g),在最初數周應該每周監測紅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然而,對于無合并癥、發育正常的早產兒(一般為近足月的適于胎齡兒),不需要過度監測。對有慢性疾?。ㄈ缰夤芊伟l育不良)或有外科情況的患兒則需要定期監測。

(3)重組EPO  早產兒貧血的發生機制根本上是內源性EPO不足,這為EPO的使用提供理論依據。目前認為,使用EPO可以減少輸血次數,但不能減少輸血量。生后7天內使用EPO,可能增加早產兒視網膜?。≧OP)發病的風險,不提倡早期(生后1周內)使用。有3個納入了404例早產兒的研究提示,晚期使用EPO也存在增加ROP的風險。所有的研究沒有發現EPO對早產兒的其他嚴重合并癥有相關影響,以及對早產兒預后,如早產兒死亡率、敗血癥、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高血壓、住院時間以及遠期神經系統異常等的影響。

  總之,早產兒貧血的診斷和治療要考慮胎齡、日齡和早產兒相關的合并癥,要依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相結合來判斷和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盡管早產兒嚴重的貧血已在NICU出院前得到治療,但出院后仍然存在持續性貧血的可能。若出院時血紅蛋白<95g/L,出院后2周以及之后的1~2個月需要監測血常規,直到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無癥狀的貧血可以補充元素鐵2~6mg/(kg·d)。

白浆亚洲主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