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早產兒現象越來越突出。據2005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的調查資料,早產兒的發生率已由原來的5%上升至8.1%,逐漸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美國7.1%~17.1%)。
早產兒是指由于不足37周生產的胎兒。由于身體諸多器官發育不成熟,早產兒的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弱。專家指出,早產兒和足月兒在身體發育上存在一定的差別,要照顧好早產兒,不能完全參照足月兒的照顧經驗。
選用早產兒適合的奶粉
無論對于早產兒還是足月兒,母乳永遠是最佳的食物。但對于那些因為早產而奶水不足,或因其他原因無法實現母乳喂養的新媽媽來說,選擇合適的奶粉至關重要。
由于早產兒提早出生,營養先天不足,并且后期生長過程中需要很多營養,但腸胃還未發育成熟的他們消化能力較差,一般的奶粉難以應對這種特殊情況。因此,早產兒寶寶的家長應選擇營養高、易消化等有針對性的配方奶粉。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朱亞非介紹,早產兒奶粉作為特殊營養食品需求量很低,原料質量要求高,產品配方特殊,需要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ARA又叫AA),這些成分有助于早產兒的發育。所以,對于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早產兒,一定要選擇專門設計的早產兒配方奶粉。
至于該喝哪種早產兒專業配方奶粉,取決于早產寶寶出院的時間和月齡。一般來說,每個早產寶寶出院的時候,醫生都會根據寶寶的各項指標對家長今后的喂養工作做出指導。家長一定要遵照醫囑來喂養寶寶,不要擅自更改。
換奶期間需緊密觀察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晁爽表示,在早產寶寶生長發育的早期,需要高能量高營養的奶粉。而隨著其體重增長、體格發育,慢慢就不需要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奶粉了。如果一直喂下去,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或者引起其他的晚期并發癥。一般來說,當寶寶體重達到4~5公斤時,就可逐漸換成普通嬰兒配方奶粉。
朱亞非強調,給早產寶寶換奶,要在寶寶健康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緩慢換奶粉,周期約為2周。在此期間,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大便的情況,了解大便的顏色、性狀和次數是否出現異常,切勿心急。
除了選對奶粉外,早產兒喂養也有很多技巧。對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王艷麗建議,在喂養早產兒寶寶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注意喂奶時間。
早產兒喂奶一般3小時一次,定時喂養;出院回家后,母乳喂養的建議按需喂養,有需要就給;奶粉喂養的建議定時喂養,3小時一次,也是根據孩子需求定量。
把握喂奶量。
早產兒由于身體虛弱,消化能力也較弱,有些特殊情況需要禁食。喂奶量則需要具體根據寶寶的體重情況、上次奶量有無消化進行酌情增減。早產兒住院期間需要醫生對早產兒腹部情況進行評估后再加奶,出院后可以在出院時喂養量的基礎上慢慢添加,大概在150~180ml/kg左右。
專家答疑
早產兒喂奶后,如何拍嗝?
寶寶喝奶時,由于吞入了空氣,所以容易出現溢奶甚至是吐奶的現象。家長應及時幫寶寶拍嗝,把氣體排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郝虎認為,無論是早產兒還是足月兒都需要拍嗝,而且拍嗝的時間和方式都一樣,但大于6個月的嬰兒就可以不用拍嗝。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鮑秀蘭提供以下兩個拍嗝的方法:
1.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將寶寶豎著抱起來,調整好位置,讓寶寶的臉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為拱起,呈半圓弧、類湯匙狀,用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背部,從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動原理,慢慢地將寶寶體內的空氣拍出來。
2.用手指托著寶寶的顎骨,扶寶寶坐直約90度,將手掌微微并攏,呈空心狀,從BB背部由下往上掃,直到寶寶打嗝。不一定是拍,可以是掃的手法,但要留意不要太用力,用力過大也會造成吐奶。
身高何時能趕上正常水平?
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童笑梅指出,對早產兒來說,要進行定期體格檢查,監測孩子的生長發育水平。正常嬰幼兒在出生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長約25厘米;1~3歲時,平均每年增長約8~10厘米左右。對于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一般在1歲半到2歲之間會追上同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