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貴州茶并不是近來廣東、江浙等全國茶葉市場出現的多起高額索賠事件的“當事人”,但是此類事件引起貴州省高度重視并迅速行動。7月18日,貴州省茶產業聯席會議辦公室召開茶葉包裝規劃研討會,貴州省農委常務副主任胡繼承主持此次會議,貴州省商務廳、貴州省工商局、貴州省食藥監局、貴州省農委和全省主要產茶縣茶葉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部分茶企以及貴州茶城、太升茶市等茶葉批發市場的代表出席會議。
? ? 胡繼承在會上強調,品質安全一直是貴州茶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但是貴州茶企也曾因包裝不合格而遭遇職業打假人舉報,這是不容忽視的。今后貴州茶要按標生產、按標銷售、按標包裝,做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賣干凈茶,掙干凈錢,通過標簽標識的規范化推動《貴州123號茶葉標準》的宣貫,這樣才能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市場。貴州省食藥局等各管理部門參會的有關負責人均表示將加強茶葉包裝規范化的培訓和督查力度,幫助貴州茶企掌握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生產經營,變被動打假為主動發展,踐行貴州做干凈茶的承諾。參會茶企表示,“職業打假”事件是促使企業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契機,企業將嚴格按照有關標準自查,包裝不合格產品一律退市。
? ? 7月13日,獲知廣州茶市遭遇高額索賠的事件后,胡繼承要求貴州各產茶縣先行動起來,組織茶企以此為鑒馬上開展茶葉包裝的自查自糾,他分析此類事件是中國茶行業的標志性事件,將是茶葉界的拐點,不按照食品包裝標準制售茶葉的傳統習慣不會再繼續。7月15日,貴州省石阡縣等重點產茶縣分別召開緊急會議,要求茶企自查清理茶葉包裝的標簽、說明書和廣告,會議得到各地茶企的高度重視,據石阡縣茶葉協會秘書長介紹,參會企業人數比往常多,茶企都在主動學習有關包裝規范的法規和知識。至此,高額索賠事件變成了促進貴州茶產、銷商提升包裝水平,加速貴州茶由農產品向食品規范經營靠攏的契機。
? ??中國茶葉素來有按照初級農產品銷售的習慣,消費者都想先看和品嘗茶葉,通常是到茶葉市場去買散裝茶,再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外包裝,送人的選各種禮盒,自己喝的隨便拿個塑料袋或鐵罐子裝了帶走,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因此,絕大部分茶葉商家和企業認為茶葉就是農產品,沒必要像其他類的食品那樣去規范包裝,茶葉包裝文字說明“粗放”、不符合食品包裝法規的問題長期存在,在茶葉批發市場尤是,正是這種習慣給了職業打假人一個大大的空子。近日,廣州芳村及周邊茶葉市場有數十位茶商陸續收到法院傳票,案由都是“茶葉包裝存在問題,屬于三無產品”。據有關媒體報道,有顧客到在芳村某店購買6000元散裝茶葉后,要求店家到隔壁的茶葉用品店買包裝盒并開具發票。隨后這個店的老板收到法院傳票,起訴狀稱這批茶葉是沒有標簽、廠家、日期和保質期等信息的“三無產品”,要求退還6000元貨款并支付售價十倍的賠償金60000元。據說,“現在整個市場人心惶惶,有生意都不敢做了”。雖然此次廣東茶市的事件與貴州茶產銷并沒有關系,但是,貴州茶業敏銳地把握風向,最快速度行動起來,主動組織全省茶行業自查自糾,變被動打假為主動發展,體現出貴州茶產業健康發展的高度責任心,社會各界紛紛對此舉點贊。傳統習慣其影響力是巨大的,無論是茶葉的生產銷售者還是購買、消費者都習慣了茶葉以散裝農產品的面孔銷售,提到食品包裝法規,茶葉界總是不以為然。但是,中國茶產業應當與時俱進,不能以“老”為理由堅持守舊,要自覺向國家有關包裝法律法規要求的高度靠攏,而不是讓有關標準向自己傾斜開綠燈。國際食品市場對食品包裝的要求更為嚴格,中國的傳統食品若想在將來融入國際食品大流通的時候保有一席之地或是有更大的發展,就要勇于改變不合新規的傳統行為。畢竟在法規和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同規共市是現代食品、傳統食品都要達成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