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在中國普及,進行市場推廣的重要一環是研究葡萄酒與中國菜的搭配。原因有二。一是國外葡萄酒文化中,酒與菜的搭配是重要的一項。在許多葡萄酒書籍中,葡萄酒菜搭配是必寫之章,由此可見葡萄酒菜搭配在葡萄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對中國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酒基本上是在進餐中飲用的。引導消費者更多地欣賞葡萄酒,需要研究葡萄酒與中國菜的搭配。
當葡萄酒文化引入中國時,開始是以西方現有的研究成果介紹葡萄酒與菜搭配,常見的是西菜與葡萄酒搭配。然而,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吃西餐是偶爾為之的換口味,如同歐美國家的人偶爾下中餐館換口味一樣。日常無論商務宴請、喜慶婚嫁,親朋團聚基本是以中國菜為主。因此,葡萄酒普及搭配中國菜的研究勢在必行。
考慮到這些因素,最近為雜志寫葡萄酒配菜時,選了龍徽的Riesling。龍徽的Riesling色淺黃略帶微綠,聞起來青檸檬、蘋果和蜜桃果香與花香交織,入口清爽,怡人的蜜香令人享受口齒留香之妙。配中國菜的清炒、清蒸海鮮、雞和蔬菜可以將菜中的鮮味提攜出來,也能感受到佳肴令酒更香醇的意境。想不到的是,在寫這款酒配菜的過程中感觸到如何發展本土化的葡萄酒文化,在此拋磚引玉。
開始選了清炒蝦仁,這款菜適合龍徽的Riesling。為了找一個引人的題目冥思苦想之際,靈感突發,寫下“二龍戲蝦” 這個題目時,意識到這是個能讓大多數消費者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的葡萄酒配菜,而且可以令消費者非常中國形象化地記住了龍徽葡萄酒。
“二龍戲蝦” 是用龍徽的Riesling配杭幫菜的名肴龍井蝦仁。龍井蝦仁選用新鮮淡水蝦去殼清炒,加以雞湯燜開的龍井茶。這道菜綠色的龍井點綴在淡紅的蝦仁之間,清香鮮嫩,是款經典的浙江菜。配龍徽的Riesling,感到鮮香怡人的美味。 “二龍戲蝦”取自“二龍戲珠” ,是中國老少皆知的裝飾圖案。最近各地均有以二龍戲珠為主題的菜肴,主要以菜形相似為特點?!岸垜蛭r” 則取其音,頗有意似之境。
由此及彼,想到長城葡萄酒。以前寫過“在美國尋找長城”,現在可以“沿著長城……”,變生出許多配菜的題目。中國文化精深博大,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產生的效果如同好葡萄酒的回味一樣,醇香悠長。
葡萄酒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葡萄酒文化本土化也意味著研究如何搭配外國葡萄酒和中國菜,在介紹外國葡萄酒配中國菜時也可以運用中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僅舉一例,用美國羅伯特·蒙大菲家木橋酒園的赤霞珠配燒羊肉,題目為“跨越太平洋的木橋”,可簡題為“跨洋(羊)木橋”;亦或用木橋的白皮諾配云南過橋米線,題為“雙橋牽線”,以激發起人們試試體會木橋酒園的酒搭配中國菜的興趣。
最后,關于葡萄酒與美食,見到許多介紹西方搭配規則之文,往往忽視了最新潮流,即別管那些白酒配海鮮、白肉,紅酒配紅肉的陳年舊則。因為那些規則是早年白葡萄酒總是果味香、酒清爽;紅葡萄酒總是單寧重、酒濃郁時研定的。今天,當許多加州Chardonnay(霞多麗)比多數Pinot Noir(黑皮諾),甚至一些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經典濃郁紅葡萄酒) 都濃郁時,古老的顏色法則就不太適應了。中國在釀造具有自己土壤和氣候特征的葡萄酒時,會迎來更多的外國葡萄酒豐富生活,無論哪種葡萄酒,都在中國文化氛圍中探索與中國菜的搭配。在此過程中,既尊重歐美國家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根據中國的實際加以發揮。葡萄酒配中國菜的路途應該是色彩斑斕,美味無盡,妙語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