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大,世界各地的美食陸續進駐西安,西安成了美食家的天堂。在西安,本地美食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天南海北的大菜讓人駐足不前,而域外美食更以其異國風情和獨特口味籠絡了西安人的心。
清淡精致的東瀛美食
西安街頭出現第一家日本料理店大約是在1992年,那時日本料理被人們看作是高消費的代表,而如今,說起日本料理很多人都能報出兩個以上的店名,比如安倍、惠里。目前西安市場上規模較大,較成氣候的日本料理店就有十多家,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這些店大多分布在西安城內的繁華地段和文化氛圍濃郁的城南地區。日本料理初入西安時,它的消費群主要以都市白領為主。經常光顧的王小姐對記者說,她最喜歡的就是那里的氛圍和陜西菜所沒有的清淡口味。
記者了解到,西安的日本料理店以其消費檔次的不同分為居酒屋和料理亭,居酒屋消費層次相對較低,在日本主要是人們下班后喝酒、聚會的場所,類似于中國檔次高一些的大排檔,它的裝修風格比較隨意,色調主要以本木色為主,與日式家居裝飾風格較
為接近,氣氛非常熱烈、輕松。而料理屋相比之下檔次較高,菜品也比較正統,日式風格更濃,料理屋的氛圍安靜而優雅,店內裝修多數以黑色和古銅色為主色調。
日本飲食制作非常精致,可謂少而精。一般以米為主食,蔬菜和魚等為副食,除了飯、湯、腌醬菜之外,尚有前菜、生魚片、燒烤類、油炸、鍋煮類及涼拌菜、醋拌菜等的料理。在調味方面雖然使用醬油、酒、醋、砂糖等作為調味品,但都盡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口味都很清淡。高新區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負責人介紹說,西安的日本料理店中像醬油、醋、芥末等主要調味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其它原料多產自本地。目前在西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日本料理是壽司、天婦羅和燒火鍋。日本料理的價格有高有低,一般居酒屋的個人消費為60-100元左右,而料理屋會高一些,那里的會席料理可根據客人的需要安排從200到1000元不等的標準。
悅目爽口的泰國菜
泰國菜進入西安的時間很短,專營的店也不過一二家,不過品嘗過泰國菜的人一定會流連忘返,泰國菜特有的酸辣口味應該很對西安人的胃口。泰國是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和水果極為豐富,所以這些也成為泰國菜的主要用料,現在泰國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餐后點心通常是時令水果或甜點。因此泰國菜具有色調鮮艷、清脆新鮮、紅紅綠綠的特點,非常養眼。大凡第一次吃泰國菜的人都會對泰國菜的調料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調料都是東南亞甚至泰國才有的,在中國大陸找不到。泰國菜的獨特魅力正在于此,小到一碗湯都有專用調料,否則口味盡失。
業內人士介紹說,泰國菜最常用的調料有4種,一個是泰國檸檬,幾乎每一道泰國菜都會擠上檸檬汁,使它散發出濃郁的水果清香,對泰國人來說可以食無魚但絕不能沒有檸檬,另一種主要調料是魚露,不過那種濃濃的“臭魚爛蝦”的味道不是所有西安人都能接受的。此外,泰國的朝天椒也是一絕,如果泰國菜中沒有朝天椒就不能稱作是泰國菜,當然,咖哩醬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除了日本、韓國、泰國等異國美食外,在西安的一些大型賓館、酒店、西餐酒廊還可以吃到比較正宗、考究的法國菜、意大利菜等,只是在價位上普通老百姓還沒有完全接受,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這些域外大菜也將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離不開辣椒的韓國餐
說起來,韓國餐飲在西安的日子也不短了,大大小小的韓國料理店少說也有20多家,但規模都不大。韓國飲食以米飯為主,常見的菜肴有加放肉、魚、豆腐、蔬菜等燉熟的火鍋,以及韓國獨有的營養豐富的泡菜,還有以韓國式的調味作料拌的各式小菜。韓國菜最基本最主要的作料是辣椒粉與大蒜,此外又加多種不同風味的調味品,因此韓國菜除了辣味以外,還具有獨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韓定食是繼承朝鮮時代的宮中料理,各式小菜擺滿桌面,除了泡菜外,不加辣椒粉是它的特征,通常用蒸、烤、燙、拌等各種不同的烹飪方法,不過出售韓定食的韓國料理店在西安并不多見。在西安最常見的是韓國燒烤店,其中最受大眾歡迎的是烤牛肉和烤牛排,牛肉和牛排事先要用作料鹵腌,然后把牛肉切成薄片在鐵板上烤熟,沾辣椒醬或豆瓣醬連用生菜、芝麻葉一起食用。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的“石碗拌飯”,它是韓國獨有的美食,其實“石碗拌飯”的制作方法并不復雜,在白米飯上蓋上黃豆芽等蔬菜及肉類、蛋類和作料,然后放入滾燙的石碗內加適量的辣椒醬攪拌即可。石碗拌飯的風味獨特,鍋底的鍋巴更是一絕。受韓國流行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喜歡嘗試獨具風味的韓國菜肴。本組稿件由本報實習記者曉敏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