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有什么癥狀?尿毒癥是腎功能衰竭到了最晚期的的時候,導致其的原因很多,其中在我國,慢性腎炎就占了其中的21.2%。在腎臟被損害的早期能否警醒就成了預防尿毒癥做有效的方法,那么,尿毒癥的早期都有哪些表現呢?
尿毒癥有什么癥狀?尿毒癥的日常預防
1、胃口不佳,厭食,惡心
長期的毒素在體內潴留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功能,早期患者常見于胃口不佳,不思飲食或者吃點就飽。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一癥狀會更嚴重,會出現嘔吐,惡心,腹部悶脹等等情況。
2、經常性的感覺疲勞,乏力、頭疼
由于細胞功能受到影響致使代謝失衡,長期有害物質在體內滯留會引起神經細胞病變、酸堿代謝失衡、電解質雜亂以及腎性高血壓等。這些并發性的疾病常常會造成患者頭昏、頭疼、乏力、疲勞、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對于年輕人來說往往覺得是頭一天沒睡好,或者是工作勞累,生活壓力大造成的。
?

?
尿毒癥有什么癥狀
3、高血壓
如果有經常頭暈、眼花、耳鳴還伴有高血壓的朋友就一定要引起重視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鈉、排尿。而當腎功能受到損傷的時候,體內就會出現水鈉潴留,致使血容量增大導致高血壓。另外,由于腎臟自身的缺血缺氧致使腎素的分泌增多,進而導致腎臟分泌的升高血壓的物質增多,降低血壓的物質減少。因此,尿毒癥病人早期會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
4、面色泛黃
這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貧血導致的。由于處于尿毒癥期的患者體內的有毒代謝產物潴留,致使紅細胞被破壞或壽命縮短,加之生成紅細胞的數量減少和各種出血癥狀導致了患者貧血癥狀的發生。這一點較為不明顯,很多患者在短期內并不會太注意這個癥狀。
5、尿量減少,上廁所次數變少
很多人覺得喝水多了自然上廁所次數就多,喝水少了,尿量就少。因此不會刻意的注意尿量的多少,其實不然。一般情況下,正常人尿量應該保持在 1000mL—2000mL,而上廁所次數一般白天為4-6次,晚上為0-2次。尿毒癥患者由于腎臟的濾過功能下降,一部分患者會出現隨著病情加重尿量逐漸減少的情況。還有一部分患者尿量是正常的,但是由于腎臟的功能下降了,所以尿的質量也就下降了,尿液中排出的毒素減少,體內過多的廢物由于排不出去潴留在體內進而導致了患者體質和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6、身體出現浮腫
浮腫也是由于腎臟不能排除體內多余的水分,致使水分滯留在組織間隙內。早期患者經常表現為起床后的眼瞼浮腫,腳踝處浮腫,但是經過休息后又消失了。嚴重的患者表現為小腿浮腫或全身性的浮腫。很多人覺得是第一天太過勞累或者睡覺姿勢不對所致,不會特別在意。
患有尿毒癥,不是單單治療就好,在飲食上和家庭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療患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見的健康飲食
1、低蛋白飲食:一般每天為30克左右,可以牛奶、雞蛋、瘦肉為主,少吃豬肉、牛肉、魚,限制豆制品。
2、供給足夠熱量:主食每天一般為6兩,其中一半為麥淀粉。
3、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鐵、鋅、硒類的食物。
?

?
4、嚴格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量:鈉鹽攝入量限制在3~5克/日;水的攝人量與尿量密切相關,尿量少于l000毫升/日時,攝入水量限制在700~900毫升/日,無尿階段水的攝人量嚴格遵照醫囑。
5、低磷飲食:動物的內臟及腦含磷高,盡量避免。
6、限制高鉀飲食:尿毒癥病人血鉀過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含鉀高的食品有冬菇、紫菜、黃豆芽,水果類有柑橘、香蕉。
7、限制使用對腎功能有害的藥物:如氨基比林、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部分抗風濕藥和解熱鎮痛藥;文獻報道50多種中草藥對腎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植物類藥馬兜鈴、木通、細辛、雷公藤、草烏等;動物類:魚膽、海馬、蜈蚣、蛇毒等;礦物類:含砷、汞、鉛類藥物。
8、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每年體檢1~2次?;加新阅I炎、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更應重視尿常規和腎臟功能的檢查。
9、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心態,嚴格預防感染。
尿毒癥的日常預防
1、泌尿系統感染要及時治療。泌尿系感染如治療不當,能引起病菌逆行感染,進而損傷腎單位,影響腎功能的進行性下降,導致尿毒癥。
2、少喝碳酸飲料。國外研究表明,過量飲用碳酸飲料會增加患腎結石、腎衰竭及其他腎病的風險,不管是加糖或不含糖的碳酸飲料,一天飲用碳酸飲料2瓶或者2瓶以上者,患慢性腎病的風險增大兩倍。
3、要注意腎病轉變成尿毒癥。慢性腎炎、多囊腎、Alport綜合癥等原發及遺傳腎病引發尿毒癥的比率日趨上升。所以腎病患者有及時的治療,才會減少尿毒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