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冬日的中原大地,寒冷中依然生機勃勃。以冬小麥為主的夏糧是來年的頭一茬、重要一茬收獲。中國飯碗裝中國糧,河南舉足輕重。糧食產能建設水平提升
“全程都用上農機,省力又省錢,再也不用擔心干旱暴雨。高標準農田是正陽縣筑牢“糧倉”根基所在。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尤其是,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已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糧食倉儲“殷實穩固”
儲為國計,備為民生。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糧食標準倉房倉容達9500多萬噸,居全國第一。糧食應急供應城鄉全覆蓋
河南保障糧食安全的優勢不僅在于“多”,更在于“全”。經歷過疫情和洪水,糧食應急供應是群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冬日的中原大地,寒冷中依然生機勃勃。正處于越冬期的冬小麥,猶如綠色的地毯鋪滿田間,麥苗青青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以冬小麥為主的夏糧是來年的頭一茬、重要一茬收獲。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2日,全省麥播基本結束,已播種8502.2萬畝,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如果后期不發生大范圍極端天氣,今年夏糧有望繼續豐收,為全年糧食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飯碗裝中國糧,河南舉足輕重。近年來,河南省持續提升糧食產能,糧食應急網絡城鄉全覆蓋,“中原糧倉”糧食更加充盈,根基更加穩固。
糧食產能建設水平提升
“全程都用上農機,省力又省錢,再也不用擔心干旱暴雨。”1月3日,正陽縣熊寨鎮王大塘村種糧大戶駱輝底氣滿滿,“一共種了900多畝小麥,一畝能增收200斤左右,預計畝產量在600公斤左右。”
高標準農田是正陽縣筑牢“糧倉”根基所在。正陽縣擁有221.77萬畝耕地、174.8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截至2021年年底,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30萬畝,其中集中連片30萬畝以上的片區2個,5萬至10萬畝的片區5個。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正陽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陳思輝說,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大家都樂意種,省心收入有保證。
正陽縣是河南省建設高標準農田的一個縮影,近年,河南省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產標準農田建設,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處處長黃幸福介紹說,2021年,雖然河南省遭遇嚴重洪澇災害,糧食總產量有所減少,但是糧食生產仍然保持基本穩定,可以說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已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25萬畝,累計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0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糧食更加充盈。
糧食倉儲“殷實穩固”
儲為國計,備為民生。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如何儲備糧食?河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儲備工作,為加強儲備糧管理,1月1日,新版《河南省儲備糧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河南省糧食安全有“法”可依。
《辦法》的調整范圍擴大至地方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從省級儲備擴大到省、市、縣三級儲備,更加契合構建功能互補、權責清晰、優儲適需、管理科學、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儲備新格局要求。
同時明確,政府儲備原糧以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為主,規定儲存年限小麥一般不超過5年,稻谷、玉米不超過3年,食用油不超過2年,輪換入庫的政府儲備應為糧食生產年度內新糧,為安全儲糧上緊“安全帶”。
目前糧食家底如何?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富勇介紹說,河南省糧食產能穩定、家底殷實,連續4年超1300億斤,而河南省糧食消費量常年穩定在800億斤至900億斤,糧食產量與消費量相比有較大結余,糧食自給率超100%,能夠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糧食標準倉房倉容達9500多萬噸,居全國第一。
糧食應急供應城鄉全覆蓋
河南保障糧食安全的優勢不僅在于“多”,更在于“全”。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處處長李剛介紹說,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縣三級原糧儲備,糧食儲備部門還調整優化了省級儲備糧布局和品種。除政府儲備外,河南省還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庫存和為數不少的城鄉居民存糧,社會儲糧層次豐富,庫存結構均衡,保安全防風險能力較強。
經歷過疫情和洪水,糧食應急供應是群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發生緊急情況,糧食該如何實現有效供給?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入統各類應急供應企業3618個,實現了糧食應急網絡城鄉全覆蓋,新確定了省軍糧供應中心等21家單位和企業為省級糧食應急保障單位,建立了原糧儲備與商品糧面粉庫存協同應急機制,保證在應急情況下,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各級政府儲備依次響應、無縫對接,保障糧食有序供應根基穩固、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