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玉紅 陳富強
通訊員 陳飛 陳連忠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白酒行業進入深調整期的嚴峻形勢下,一個擁有200多家規范企業、數以千計酒類品牌的仁懷市,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迎接這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仁懷市通過推動轉型升級,交出了滿意答卷。數據顯示,仁懷市的白酒產量2011年為19.6萬千升,2015年為36.8萬千升,今年前4個月為12.6萬千升,五年平均增幅為20.8%。而產值從2011年的246.6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498.8億元,五年平均增幅為24.5%。
?
兼并重組 增強抗風險能力
2011年底,白酒產業進入寒冬和深度調整期的信號已經開始釋放,而對此非常敏感的仁懷市并不驚慌。
作為仁懷市白酒產業核心區的茅臺鎮,在短時間內,下猛藥、出重拳取締、關閉了非法白酒生產企業和小作坊210家,污染企業66家。
通過引入“祥康”“賀天下”等戰略投資者,推進地方白酒企業實現規范重組。目前,鎮內資產規模上億的酒類企業已達10多家、千萬以上的達50多家,其余企業的規模均在500萬元以上。
酒類企業規范化、集團化發展,大大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品牌引領 贏得社會認可
按照“扶持龍頭、創建品牌、擴大市場”的這一思路,近年來,仁懷市在支持酒類企業爭創馳名品牌、著名商標的同時,還做好“仁懷醬香酒”的地理標志證明和商標認證,并建成了“仁懷醬香酒”的地方標準體系。
據仁懷市市長梁錚介紹,未來五年,仁懷市將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10件以上、著名商標120件以上。由此形成合理的白酒品牌梯隊,從而不斷提高“仁懷醬香酒”在市場上的話語權。
據了解,諸如“釣魚臺”“鄉巴佬”“美酒河”“酒中酒”“懷莊”“國臺”等這些地方酒企的自主品牌,通過市場的歷練,已經逐步被廣大消費者認可。
?
銷售創新 拓展廣闊市場
在白酒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以來,仁懷市的白酒企業按照“政府引導、酒協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紛紛創新自己的營銷模式。
由該市白酒協會發起的“仁懷醬香酒中國行”,這一別出心裁的營銷推介活動,為當地的白酒企業促銷產品搭建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平臺。
據了解,201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已經分別在上海、北京、深圳、哈爾濱、長沙、廣州等地舉辦了十多次招商引資暨“仁懷醬香酒”推介活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杭州娃哈哈集團、上海家化集團、天津天士力集團以及吉林省的祥康集團等戰略投資企業相繼落戶仁懷,搶灘這一塊風水寶地。
設立在杭瑞高速公路仁懷服務區的“中國酒都名酒匯”,充分利用“互聯網 ”等現代商業模式,精選以貴州茅臺酒為龍頭的優強企業加盟入駐,打造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平臺,吸引了大量南來北往的游客前來品評購買。
位于仁懷市國酒大道的中國(貴州)醬香酒交易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來,他們積極嘗試“互聯網醬香酒”的模式,讓企業離市場越來越近、讓企業離資金越來越近。吸引了本土100多家有實力的生產、銷售企業入駐,從而聚合了大量的生產數據、流通數據和需求數據,同時,不斷產生新的交易機遇。
仁懷市經濟發展觀察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