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酒與藥物的結合是飲酒養生的一大進步。酒之于藥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酒可以行藥勢,二是酒有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三是酒還有防腐作用。
? ? 殷商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還有“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一種中藥)釀成的。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還具有驅惡防腐的作用?!吨芏Y》中記載:“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說帝王駕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較長時間地保持不腐。
? ? 漢傳佛教所承授的《四分律》,準許僧人在有病而其他藥治愈不了的情況下,以酒為藥,非唯“和水飲酒”,直接服飲也是可以的,較原始佛教似為寬松。但為防止濫行,《南山戒本疏》又特別強調,不是有病就可飲藥酒,而是必須用其他藥遍治不愈后才能服用。
? ? 唐貞觀年間,大量西域移民涌入,使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習慣風靡各地。唐代養生為宗旨的道教得到皇權的支持,養生風潮得到極大發展,藥膳和藥酒大量出現。酒為谷物釀造之精華,能補益腸胃,單純的酒而言,不是指藥酒。藥酒隨所用藥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體虛者用補酒,血脈不通者則用行氣活血通絡的藥酒,有寒者用酒宜溫,而有熱者用酒宜清。
? ? 宋元時期,科學技術快速發展,雕版印刷的發明,加上政府對醫學事業的重視,使當時中醫臨床和理論得到了發展。另在藥酒專門方中,除了治病,出現了較多的養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劑。
? ? 清代乾隆初年,就有“酒品之多,京師為最”的說法,清宮十大宮廷御酒,就有一款鴻茅藥酒隸屬于藥酒系列,當時道光皇帝正因內憂外患困擾臥病在床,喝了鴻茅藥酒三天后,病痛全消,便御賜“鴻茅藥酒”為貢酒,可見連皇室貴胄對藥酒都頗為偏愛。清代皇帝12人,平均壽命為53.42歲,比以往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都要長(北宋皇帝平均壽命47.78歲,元代皇帝平均壽命39.36歲,明代皇帝平均壽命42.22歲)。清代漸漸以用白酒(燒酒)代替以曲釀造的米酒為藥用酒,在釀酒和藥酒的使用上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 ? 藥酒的制作十分普遍,且利于身心健康,古人深諳其妙處,中國這才有了非同凡響的三千年藥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