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福州11月2日消息(記者張子亞)從福建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前9個月,我國進口啤酒總量達51.29萬千升、貨值5.2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1%和13.7%。同期,國產啤酒產量為3685.3萬千升,同比下降5.17%(2015年國產啤酒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產銷量已連續5年下降)。為搶占市場,部分進口啤酒價格甚至低至1.1元/罐,進口酒比水賤現象再現。
??進口啤酒以品種、品質、品牌等綜合因素優勢,正迅速占領國內中高端市場并逐步擠占低端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福建檢驗檢疫局調研發現,國產啤酒在市場開拓、品種研發、質量提升方面均有所不足。主要表現為:
??一是低端市場萎縮中高端啤酒品種短缺。2015年國產啤酒產量同比下降5.06%,進口啤酒總量同比大幅上升85.59%。京東、天貓商城等線上交易平臺交易數據顯示,銷量前十的啤酒中,9款為進口啤酒,比利時小麥啤酒、德國黑啤以及美國精釀啤酒為消費者最受歡迎線上交易品種,青島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等國內三大著名品牌則基本不被關注。上海、北京、廣州、重慶等啤酒消費一線城市調查顯示,價位15元/聽的中端啤酒商品中,國產啤酒僅有青島奧古特、燕京白啤等4種,而進口啤酒則有藍月亮、凱旋1664、福佳白、白熊等數十款之多。其中1-9月,進口啤酒占國內啤酒總量份額為1.4%,較去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二是生產工藝落后品質不高出口困難。目前,我國啤酒釀造工藝明顯落后于世界流行趨勢,高達98%的國產啤酒仍在采用高濃稀釋法造酒,這種以大米、玉米以及質量不佳的啤酒花為原料,釀造低品質啤酒的工藝,國際上已日漸被采用100%純大麥配合高品質啤酒花和其他純天然添加劑的精釀工藝所替代。此外,麥芽、酵母、酒花等高品質的原料均被歐美等壟斷,價格高昂,質優價廉國產原料的欠缺也導致了我國啤酒質量難以獲得國際認可。1-9月,我國出口啤酒僅21.75萬千升,不足進口啤酒總量一半。出口量第一的青島啤酒,雖出口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仍以華人消費為主。
??三是外資持股致國產品牌受壓。國際啤酒巨頭入資本土企業試圖掌控中國市場趨勢日漸明顯。數據表明,幾乎我國所有的本土啤酒企業均有外資入股,世界四大啤酒中,除去嘉士伯,南非啤酒巨頭sab米勒已經控制了雪花啤酒49%的股份;世界最大啤酒商比利時百威英博集團旗下擁有哈爾濱、雪津啤酒、維雪等25個中國品牌,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之一;朝日啤酒則持有青島啤酒2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據統計,國際啤酒巨頭至少控制我國本土企業40%的生產規模和超過60%高端啤酒市場,通過資本運營,外資大舉蠶食本土企業,使得本土一些中小品牌企業不堪重負,完全無法掌握話語權,大量民族品牌消失或被冷藏。近三年來,僅山東省、河南兩省就有煙臺啤酒、濟南趵突泉啤酒以及克利側、新鄉航空啤酒等多個中級品牌被并購消失,眾多小型啤酒品牌企業倒閉。
??為此,福建檢驗檢疫局建議調整進口啤酒零關稅政策,必要時對進口啤酒實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針對國際啤酒巨頭及國際資本入資入股本土企業給予必要關注,確保我國啤酒行業整體風險可控。同時,要改善我國啤酒產業結構,對企業研發中高端啤酒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引導行業協會盡快制定相應標準,對接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