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熱點的發源者正是蟲草界的“最大玩家”冬蟲夏草。
作為一味擁有兩千多年歷史、名貴滋補的中草藥,冬蟲夏草已經不是第一次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一次,一篇關于蛹蟲草研究論文的誕生卻引發了媒體們的“集體高潮”——最近,一些主題為“冬蟲夏草被確認不抗癌的”的文章在各大門戶網站、許多自媒體公眾號以及很多醫藥健康群火的發紫。
10月31日,具有中國媒體最具影響力之稱的“澎湃新聞”發文為:
隨后,“冬蟲夏草不抗癌”的言論迅速發酵,一時之間,批判冬蟲夏草反而成為了“政治正確”。
然而,11月8日,澎湃新聞的觀點卻發生了扭轉:
畢竟冬蟲夏草是否抗癌還存在爭議,因此任何針對冬蟲夏草的定性判斷都是難以立足的。媒體自然是隨著各團體的言論轉載說事,但至今卻沒有一篇原創能科學的否定了冬蟲夏草與癌癥的關系。
那么究竟是誰在以訛傳訛,打起了冬蟲夏草的主意?
討伐“冬蟲夏草”? 師出無名,漏洞百出
事實上,當我們還在忙著“做空”冬蟲夏草時,全世界的冬蟲夏草研究者可是忙的不亦樂乎——與冬蟲夏草有關的專利有170多項,但中國只有77項,沒有蟲草資源的日本都有68項專利。
可以想象,如果做空者的言論讓冬蟲夏草行業最終淪為一個誰都不待見的廉價品,那么國外對冬蟲夏草研究深刻的企業就會趁機低價收購,以壟斷蟲草資源市場。真到那個時候,或許悔之晚矣。
眼下,消費者們需要更多的科普事實,但任何科普結論不應成為被有意篡改的子彈,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心血更不應成為利益集團“借刀殺人”的武器。
王成樹及他的團隊是否有權代替中科院發聲我們無權質問,但王成樹在國際著名科學雜志《細胞》的子刊《化學生物學》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究竟是哪一句結論經官方翻譯成“冬蟲夏草不抗癌”的?
當筆者百度搜索近期所有有關否定冬蟲夏草不抗癌的內容,卻發現,沒有一篇文章是引用論文中的原文原句的,主觀臆測和妄下結論者不在少數。
那么,“冬蟲夏草不抗癌”究竟是幕后有意利用科學家的心血在惡意傳播,還是附加了個人情感在想當然的解讀?
在一篇打著中科院旗號的文章中這樣寫到:
圖片來源媒體截圖
文中的觀點認為,蟲草素與噴司他丁是抗癌的根本,含則抗癌,不含則不抗癌。
但實際上,中草藥的功效作用是多種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絕非某一單一功效,本次發聲的中科院王成樹團隊也表示,冬蟲夏草基因組中發現了二十多個可能合成活性物質的基因簇,但截至目前,其基因功能卻說依然未知。
如果像某些媒體一樣,拿著科學研究發表歪曲解讀,那么我們是否也可以就此推斷這20個未知冬蟲夏草基因簇可能共同作用于抗癌呢?
冬蟲夏草確實功效早有實例論證
其實,關于冬蟲夏草的確實功效,早有眾多案例佐證。
《上海中醫藥雜志》王玉潤撰寫的科研論文表明,在對癌癥患者的臨床診治中,冬蟲夏草效果顯著。論文指出,一名右肺有轉移性癌瘤的癌癥患者,化療后,反應較大,心跳、惡心、嘔吐、咽痛、失眠、眶陷、神萎、乏力、伴咳嗽胸痛,連續服用冬蟲夏草3個月,臨床癥狀好轉,咳嗽胸痛消失,肺部病變范圍較上次明顯縮小,病情得以穩定。
圖片來源雜志翻拍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國名老中醫于振宣在做客央視《健康之路》節目中介紹道:
從藥理作用講,蟲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首先蟲草是一個補益的藥物,可以提高人體的正氣。癌癥病患者需充分的化療、放療,手術,這些療法對氣血都是損傷,蟲草不僅可以補氣血,還可以提高白細胞,改善手術放化療的副作用,使癌癥病人可以把化療過程堅持下來 。
化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痛苦程度常人難以接受,有的癌癥病人,中途被迫停下來,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于振宣表示,有條件選擇冬蟲夏草未嘗不可。
于振宣同時表示,‘免疫力’是西醫詞匯,就是說人體有一種機能,人體免疫,細胞免疫,對非自己的東西有一種識別能力,識別后可以消化吸收或消滅,同理,中醫對此稱為正氣,正氣就是固護人體的能力,恢復肝腑的能力,所以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蟲草就有這種能力,但蟲草具有的固正氣抗免疫力與其它中藥還有很多不同。
如同中醫一樣,當我們對自己傳統的東西倍加嫌棄并欲除之而后快的時候,我們的鄰居、競爭對手正在悄悄地進行大量研究,爭論冬蟲夏草有用無用本身并無多大意義,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現,非黑即白的道理在自然界不適用。
因此,無論是“中科院否定”這樣的字眼,還是“無用論”這樣的論調,在沒有加以科學嚴謹論證的的基礎上,對群眾來說,是一次不負責任的錯誤引導;對科學而言,是對科學研究的蓄意揣測,背后利益糾纏發人深思;而對冬蟲夏草和中醫來說,則無疑是對民族瑰寶的歪曲和不公。
畢竟,謠言止于智者,進步始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