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以“您的母乳充足嗎”為題在網上進行了問卷調查,共計14位媽媽接受了訪問,在遇到奶水不足時,受訪者選擇調整飲食占35.71%,去找催乳師占35.71%,給寶寶喂配方奶粉占21.43%,找催乳偏方占7.14%。
核心提示
每天吃只雞,為何奶水仍不足?
醫生說,補充營養過頭會適得其反,想要奶水足請做到8點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乾勝 實習生 覃華清 莫麗琴
每年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養周”。昨天,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行母乳喂養宣教活動上,不少新媽媽反映,她們要么奶水少,甚至沒奶水,為了奶水充足,往往尋求偏方,吃豬腳,甚至每天吃一只雞,但奶水還是不足。
為什么有些產婦母乳少?如何才能保證母乳充足?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1
哺乳失敗
謝女士的經歷值得深思
“我知道母乳喂養的重要性,還明白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食品?!北M管謝女士對母乳喂養的知識了解不少,但是,經過一次次努力都失敗后,她還是給女兒喂奶粉了。
謝女士是一名老師,丈夫是事業單位的科員,懷孕以后,他們在網上了解了很多育兒知識,決心在分娩后,一定給寶寶母乳喂養。但事與愿違。6斤5兩的女兒剖腹產出生的第一天,接觸的是奶瓶,想喂母乳時,寶寶又睡著了。由于是剖腹產,傷口隱約感到疼痛,謝女士感到很疲倦,就沒有及時叫醒寶寶喂奶。第二天,在寶寶醒后,再用乳房“引誘”,寶寶吸了兩口沒嘗到“甜頭”,就哭了。
此時,謝女士發現自己居然沒奶水,情不自禁地擔心起來。由于每次喂寶寶,奶水少之又少,寶寶每每這樣就會哭泣起來。在一旁的婆婆心疼寶寶,怕餓著寶寶,就給寶寶喝上了奶粉,每當一吸奶瓶,寶寶就不哭了。
謝女士經過不斷的努力,第四天后奶水逐漸多了起來,寶寶也樂意吃母乳了。但是,婆婆先給寶寶喝奶粉后才給媽媽喂母乳。后來媽媽抗議,就先喂母乳,但是寶寶已經只認奶瓶了,奶水不出來,寶寶一吸就哭。
接下來的一個月,由于謝女士奶水不足,為此她吃豬腳、甚至每天吃一只雞,但效果還是不佳。到了第二個月,奶水仍然少,謝女士就徹底放棄母乳喂養了。?
2
奶水不足
醫生分析有三個主要原因
現代人營養越來越好,為何會出現了母乳不足?
對于這個問題,自治區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鄔華解釋道,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真正做到有效哺乳,是不會出現奶水不足的問題的。
有些產婦出現奶水不足,跟3個原因有關:一是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不到位。比如,很多產婦不知道在哺乳期間即使加奶,也不能使用奶瓶奶嘴,否則會給寶寶造成錯覺,從而影響母乳喂養,謝女士就是這樣才導致母乳不充足;二是喂養的姿勢不正確,導致嬰兒含接不好,吸吮無力,致乳汁排出不暢,奶水就會減少;三是在喂養過程中,在心理上總是擔心奶水不足,沒能做到有效哺乳,加之受生活習慣(或生活環境)的不良影響,如壓力大、心情不好等因素的影響。
廣西婦幼保健院的產科醫生也認為,母乳不足的原因與限制嬰兒吸吮母乳次數等因素有關。如果乳房不能排空,母乳的分泌就會減少。如嬰兒總是熟睡或很“安靜”,看起來不想吃母乳,嬰兒吃了其他食物或液體(如開水或奶茶等)導致母乳喂養次數不夠。又由于固定時間,使嬰兒哭泣,消耗嬰兒的能力儲存,等到了規定的喂養時間,嬰兒因疲勞入睡,或每次喂養的時間太短,致乳汁排出不暢引起乳汁分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