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奶價格不斷下跌,養殖者開始殺牛,鮮奶賣不出去倒掉或者喂豬,當下的中國原奶產業已經走到入了一個大危局。據統計,目前市場上的鮮奶價格已經跌至3元每公斤,這樣的價格是比白菜還便宜,卻依舊賣不出去。
“現在交奶就是賠錢,”李正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目前收奶的保底價格只有2.9元~3元/公斤,而成本少說也要3.4元/公斤?!?/p>
從2009年開始,中國奶業進入了新一輪的奶業周期之中,與以往“奶荒—加大養殖—奶?!鼓虤ⅰ钡亩讨芷诓煌?,在進口大包粉沖擊之下,國內奶價快速下跌,虧損也從勢單力薄的養殖戶,進而蔓延到大型規?;翀?,有乳業專家認為,這實際上已轉化為一場國內的原奶危機。
在今年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目前國內奶業發展是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最困難的一個階段,3月份時奶牛養殖虧損面已經達到51%,并擴大蔓延。迷茫的奶農李正是華中地區一家中小型牧場的老板。2005年,李正看好奶牛養殖,購買了第一批小牛。養殖周期正好讓他躲過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而這也是讓他感到好運的事情。
好運還在繼續,2009年奶價開始回升,李正和伊利以3.8元/公斤簽訂了供奶合同,從2011年開始,奶的產量始終供不應求,奶價不斷上漲,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坝∠笾凶罡邇r格是2013年,停止進口新西蘭奶粉的時候,對于我這樣的不算大的牧場,奶價居然都能拿到6元/公斤?!痹诶钫磥?,這個價格已是不可想象,于是他將牧場牛群數量擴張到800頭。
2013年奶荒嚴重,各大乳企四處搶奶,武漢光明的業務員甚至托了熟人來游說李正。恰好伊利合同到期,李正半推半就地答應了朋友,然而他并沒有想到,奶價的轉折點已悄悄逼近。
2014年初,李正向光明交奶還能拿到5.3元/公斤的高價,但很快奶價就一落千丈,最低的時候只有2.6元/公斤。李正一邊減少奶牛數量,一邊負債經營。就這樣,在2015年武漢光明突然撤銷了合同,不再向李正收奶。
說起那幾個月,李正有些不滿:“合同還沒到期,就說不收了?!辈坏靡?,那幾個月的奶只能拿去噴粉。奶荒的時候,國產奶粉價格4.9萬到5萬元一噸,噴粉廠爭著收奶,而到了2015年,進口的奶粉才1.6萬~1.7萬一噸,鮮奶送過去噴粉廠也不肯收。由于缺少審查資質,這些奶粉并不能上市流通,最終都變成了牛飼料,這也讓李正損失慘重。
經過一番折騰,李正終于在當地聯系了一家奶企交奶,雖然要求高且價格不算理想,但交奶量可以保障,而這或許是因為當地原本七八家大小牧場只剩下李正和另外一家還在勉力支撐。
在李正看來,目前牧場成本很高,苜蓿要吃進口的,玉米要吃東北的,生怕奶里哪個指標不合格,就交不出去了?!叭矍璋贰笔录l生后,周邊小廠紛紛關閉,奶只能賣給少數幾家大廠?!爸行∧翀鰶]有定價權,定價都是企業說了算,就算體細胞、微生物、蛋白都非常不錯,也就3.2~3.4元/公斤?!崩钫颉兜谝回斀浫請蟆繁硎?,“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價格,如果低價再持續一年,我們這些中小牧場都會垮掉?!?/p>
談到未來,李正有一點茫然,傳統的想法來判斷行情這一手段已經失效了,他準備繼續減少牧場產奶牛的數量,也不知道該減多少。而如果奶價繼續下跌,那就只能把牛賣掉,至少還能賺點錢。
感到迷茫的不止李正一個。
奶站位于山東濰坊寒亭縣的李先生剛剛賣掉3頭奶牛,奶站里還養著30多頭,目前鮮奶收購價格是3元/公斤,而且要求非常嚴格,幾乎是按照國標的上限在收奶。而旁邊的牛場沒有奶廠收,只能以2~2.4元/公斤的價格賣給販子,實在賣不掉的就直接送給別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商店里一瓶500ml的礦泉水還要賣個1.5元到2元,如今牛奶真的比礦泉水還便宜,也不知道該怎么辦?!?/p>
根據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思再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這一輪起落讓黑龍江養殖業很受傷。黑龍江省的平均收奶價格大幅回落,從2013年到2015年,奶價降了13%,全省奶農年減收28億元。由中小養殖戶組成的奶站數量從3062個減少為1040個,降幅達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