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市場潛力巨大外資盯上中國百姓廚房

2016-03-24 13:10:42   來源:現代快報

  買瓶醬油,很簡單吧!可是很多市民卻站在超市醬油貨架旁,下不了手?!霸趺疵俺鲞@么多牌子,有的還很洋氣,難道不是國產的?”張小姐就是其中糾結的一位,“什么千禾、淘大、龜甲萬……”其實,張小姐的感覺還真沒錯,不僅醬油市場被外資盯上,鹽、醋等調味品也都被盯上了?!懊褚允碁樘?,食以味為先”,中國有著龐大的餐飲市場,同時也就存在同樣龐大的調味品市場。但和中餐普遍以本土企業經營不同,在最傳統的調味品領域,外資企業及品牌正在占領中國百姓廚房。

  現代快報記者 毛麗萍

  醬油品種多了

  幾乎一半是外資

  市面上的醬油有多少種?不管是沃爾瑪、蘇果,還是家樂福等超市,差不多都有近20個品牌:廚邦、淘大、海天、六月鮮、李錦記、老恒和、味甲天、千禾、恒順、欣和、味事達、魯花、老蔡……瓶裝、袋裝,便宜的一兩塊,貴的差不多40元。

  雖然幾乎一半是“洋牌”,但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南京市民買醬油大多沒有看牌子的習慣,主要還是看綜合性價比。

  比如在新興的鮮味醬油市場,有味事達的醬香鮮、魯花的自然鮮、淘大的頭道鮮、海天的特級一品鮮等,市民認為價格差不多就行,“我覺得口味上的區別應該不大,主要看價格合適!”劉大媽說。

  昨天,新街口沃爾瑪超市相關售貨員也證實,銷售最好的品牌,價位10元左右,“這樣的最好賣?!?/p>

  不過,年輕一點的顧客要求就相對比較高,他們會比較一下,哪些適合紅燒、哪些適合冷拌、哪些適合蘸著吃……有的甚至建議廠家,現在小兩口在家每天做飯的不多,能不能推些小瓶裝的,方便家庭使用,“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會根據需要買好幾瓶,如果都是大瓶裝的,可能一年都用不掉?!?/p>

  外資不斷加碼

  看中的是潛力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餐飲同步增長11.7%,這是繼2012年之后,國內餐飲再度恢復雙位數的增長,勢必同時帶動調味品的加速增長。智石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衛祥云也透露,近五年我國調味品復合增長率高達18%以上,即使在2015年上半年食品飲料行業增長普遍下滑至個位數的情況下,調味品行業依然實現了11.32%的增速。他認為,目前的中國調味品行業仍處于成長期,人均消費水平及產品均價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外資盯上中國家庭廚房,業內人士坦言,他們看中的就是中國調味品的市場潛力。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外資企業就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開始進入中國調味品市場,包括雀巢(太太樂、豪吉)、日本味之素株式會社(淘大食品)、日本味滋康(和田寬醬油)、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統萬珍極食品公司)、聯合利華(家樂、老蔡醬油)等。今年3月9日,全球第五大食品企業卡夫亨氏又在上海宣布,旗下味事達上海醬油工廠二期工程正式竣工。英敏特報告稱,目前,瑞士雀巢、美國卡夫亨氏、日本味之素,都已躋身中國調味品十強之列,在更加細分的醬油市場,外資品牌也已占據品牌十強的半壁江山。

  行業競爭加劇

  市場將分化

  雖然很多人自信,在中國調味品市場,本土品牌有天然優勢,譬如多年累積的生產工藝以及口味配方更加符合中國人的需求等。但是,外資通過合資和收購進入后,不僅大手筆投資產能,憑借在全球積累的先進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營銷經驗,其實力也不容小覷。據悉,海天味業的醬油總產量已超過日本龜甲萬兩倍以上,但銷售額卻只有日本龜甲萬的三分之一。在高端消費品競爭領域,國外品牌仍有優勢。隨著年輕消費者的崛起,更多西式的調味品被接受。

  “相比之下,外資企業比較注重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策略,從產品研發、生產、營銷都會考慮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在哪里、痛點在哪里?!爆F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年輕人提及的小瓶裝建議,英敏特相關負責人就提及,他們在調研中發現,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在家烹飪的頻率并不高。因此日清推小包裝的做法值得本土企業學習。

  對于未來的市場形勢,“2016全國調味品行業發展趨勢暨藍皮書”預計,調味品消費今后將出現明顯分化,一線城市大賣場時代遭遇銷售危機,高端仍然增長,但整體增長趨勢緩慢,競爭多元化,經營則在從線下向線上轉移。

白浆亚洲主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