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我國第23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云南省衛生計生委和云南省工業信息化委共同舉辦宣傳活動,引導群眾合理補碘。
據了解,云南屬內陸山區省份,為缺碘地區,歷史上也是碘缺乏病重病區。經過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2000年全省達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目前,全省持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人群碘營養狀態總體保持適宜水平。但由于環境缺碘是人類難以改變的客觀現實,因此推行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需要長期堅持。
昆明曾是碘缺乏病流行區
云南為缺碘地區,自然環境中碘含量不足以滿足人體正常碘代謝,全省129個縣(市、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昆明就曾是碘缺乏病流行地區之一。
1940年,云南省衛生實驗處在昆明地區調查發現甲狀腺腫大率為9985/10萬;1986-1987年昆明市衛生防疫站調查發現碘缺乏病患病率為2.47%。自上世紀90年代起,昆明市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劃部署,制定并實施了昆明市消除碘缺乏病防治規劃,落實各項綜合防治措施。
隨后,昆明市分別于1998-2000年、2005、2007和2009年開展了4次評估,對全市8-12歲兒童進行碘缺乏病甲狀腺腫大率調查,尿碘監測和居民戶碘鹽監測,各項指標合格率逐年升高。2009年市級評估調查結果顯示,全市14個縣(市)區全部達到了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標準要求。2010年接受國家專家組考評,昆明市達到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2015年市級評估調查,全市抽取2400個8—10歲兒童,調查發現這些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為0.94%,處于很低水平,尿碘水平也處于正常水平。對抽取的1200名孕婦調查發現尿碘水平稍低,抽取的3600份居民合格碘鹽使用率為91%?!崩ッ魇行l生計生委疾控處處長楊韜表示,“人群碘營養狀態總體保持適宜水平,但孕婦、胎兒和嬰幼兒為碘攝入不足重點人群,應繼續實施食鹽加碘措施?!?/p>
人體攝入碘的主要途徑是食物和水,云南外環境缺碘,其生產的食物和環境中的飲用水的碘含量都很少,因而云南居民從食物和水中獲得的碘量是完全不夠的,只有額外補碘才能滿足其生理需要。
補碘是預防碘缺乏危害的根本措施,補碘的方法主要有,食用合格的加碘鹽、食用如海帶、紫菜等富碘食品和服用碘制劑等。據了解,人體的碘儲備能力十分有限,通常情況下,作為人體“碘庫”的甲狀腺即使儲滿碘也僅夠機體維持2-3個月,因此需要經常補碘才能滿足其生理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碘推薦攝入量為:0-4歲幼兒為50微克/天、4-10歲兒童90微克/天、11-13歲少年120微克/天、成人150微克/天、孕乳婦是250微克/天,最大可耐受量是1000微克/天。
2013年,中國營養學會最新提出的碘推薦攝入量為:成人120微克/天、孕乳婦是230微克/天,最大可耐受量是600微克/天。由于外環境缺碘的情況是難以改變的,所以補碘最好能做到微量化、長期化、生活化。
額外補碘才能滿足人體需要
食用合格加碘鹽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且最符合科學補碘的要求。由于孕婦、哺乳婦女需碘量比一般常人要大,在堅持食用合格碘鹽的同時,建議這一類人群常吃富碘食品,這樣既不多吃鹽又可補充到足夠的碘。
食鹽中的加碘量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根據食用人群的碘營養狀況來確定,自1995年以來我國已對食鹽的碘含量標準進行了4次調整。最近一次是2012年,云南根據外環境的碘含量和人群碘營養狀況確定了食鹽碘含量標準為25毫克/千克。通過監測評估,目前云南省人群碘營養處于適宜水平。
據了解,在推進科學補碘方面,今年4月22日剛剛發布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其基本原則的第一條強調了“突出食鹽安全:保障食鹽質量,實現科學補碘”,并提出了強化食鹽專業化監管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改革,同時要求加強科學補碘工作。充分發揮食鹽生產、批發企業的保障供應作用,有效拓寬碘鹽供應渠道,確保合格碘鹽覆蓋率在90%以上,同時滿足特定人群非碘鹽消費需求。積極做好科學補碘宣傳教育,提高孕婦、兒童和碘缺乏地區群眾的科學補碘意識。
在倡導大家進行科學補碘的同時,昆明市疾控中心提醒患有甲亢、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自身免疫病的患者不宜吃碘鹽。甲狀腺手術、甲狀腺放射線照射的患者,應根據醫囑暫時不吃碘鹽,或減少碘鹽攝入量,特別是需要避免食用一些富碘食物和藥物,如海帶、紫菜、碘造影劑和胺碘酮等。
但患有甲狀腺疾病的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仍然需要食用碘鹽。這一類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額外補充一些碘,以保證胎兒和嬰幼兒的正常腦發育。
需保證自身碘營養合理
碘缺乏病是由于碘攝入不足所致,人類生活的外環境缺碘是造成本病流行的最基本成因。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后,碘缺乏地區仍然需要補碘。
據了解,外環境特別是土壤的碘靠雨水中的碘補充,由雨水向陸地補充碘的過程相當緩慢。新生土壤中的碘靠雨水補充到成熟土壤的富碘水平約需要1-2萬年,故外環境缺碘狀態將是長期的,很難改變的。
土壤中的碘不足,導致其生長的植物中碘不足,當地動物攝碘也不足。生活在缺碘地區的人們以當地的水、植物和動物為主要食物,導致碘攝入不足而發病。由于這種環境缺碘是人類難以改變的、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因此推行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需要長期堅持。一旦停止補碘,碘缺乏病就會卷土重來。
對于該如何購買、食用、保存碘鹽?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應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碘鹽,要購買有碘鹽標志的小袋包裝精制鹽,不要購買境外鹽、大袋鹽、散裝鹽。因為食用碘鹽不易長期存放,市民應適量購買。需要注意的是,食鹽的選擇往往是家庭行為而非個人行為,在有家庭成員需遵醫囑食用無碘鹽的家庭中,其他成員不易跟隨食用無碘鹽,特別是兒童及孕婦,以保證自身合理碘營養。
鏈接:碘缺乏病
指由于自然環境缺乏碘元素造成以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為主要發病機制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克汀病。孕婦缺碘可導致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先天性畸形等。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受威脅人口最多的一種疾病。全球共有22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38%)生活在缺碘地區。
昆明日報 記者張曉莉報道